信息分類:站內(nèi)新聞
作者:yiyi發(fā)布
時間:2011-12-2 0:04:55
將本頁加入收藏
下一篇:新型隱球菌在顯微鏡下可見到圓形菌體及芽生袍子
上一篇:螺旋體-用暗視野顯微鏡可觀察其運動
點擊查看產(chǎn)品參數(shù)和報價--丨--
正文:
暗視野顯微鏡檢查病原性鉤端螺旋體(簡稱鉤體)
病原性鉤端螺旋體(簡稱鉤體)是鉤端螺旋體病的病原。
鉤體的螺旋致密規(guī)則,菌體長6~20um,寬0.1~0.2um,一端或兩端彎曲成鉤,形如C、S等字樣。鍍銀染色法將鉤體染成棕褐色。新鮮標本在暗視野下可見鉤體如一串發(fā)亮的珠子,運動活潑。
鉤體可以人工培養(yǎng),常用Korthof培養(yǎng)基,為含10%滅活兔血清的蛋白胴水,在需氧、28~30°C、pH7.2~7.5條件下可緩慢生長,接種后3~4d開始生長,1~2周達高峰,液體培養(yǎng)基呈半透明云霧狀。在含10%血清的瓊脂平板上,可生成小菌落。接種雞胚和幼豚鼠均可生長。
抵抗力較強,在中性偏鹼水和濕土中可活數(shù)月,這與本病能廣泛傳播有關(guān)。耐冷不耐熱,55°Cl0min可被殺死,石炭酸、煤酚皂、漂白粉、酒精均能將其殺死。乾燥和目光照射易死。胃酸能將其殺死。
鉤體有群抗原(脂多糖復(fù)合物)和型抗原(表面蛋白多糖復(fù)合物),據(jù)此將鉤體分為18個血清群和149個血清型,我國已發(fā)現(xiàn)16個血清群49個血清型,統(tǒng)一選定13個血清群14個血清型作為我國標準菌種。最常見的有黃疸出血群、流感傷寒群、犬群、秋季熱群、波摩那群、澳洲群、七日熱群等。
【致病性與免疫性】
鉤體是人畜共患病原體。鼠、豬是鉤體的重要儲存宿主和傳染源。動物感染后為慢性過程或隱性感染,鉤體可在腎小管中長期繁殖,并不斷隨尿排出,污染水源和泥土,當人畜接觸疫水或泥土時,鉤體可由小創(chuàng)口或由眼、鼻、口腔粘膜進入體內(nèi),亦可由于飲食疫水或污染的食物而感染。
感染后,鉤體先在血液中繁殖,發(fā)生敗血癥,并擴散到肝、腎等器官,潛伏期約1~2周,驟起高熱、頭痛、腓腸肌痛、全身肌肉痛、眼結(jié)膜充血、淋巴結(jié)腫大。鉤體可能產(chǎn)生一種毒性物質(zhì),可使毛細血管出血、通透性增高,使肝細胞壞死,引起黃疸,也可引起腎臟損傷。
臨床最常見有黃疸出血型、流感傷寒型、肺出血型,腦膜腦炎型和腎功能衰竭型也較常見。
感染后吞噬細胞能清除鉤體,抗體能溶解鉤體,血中和內(nèi)臟中的鉤體逐步被清除,但對腎小管中鉤體作用較小,尿中可較長時間排出鉤體。病后對同型鉤體有持久免疫力,血清中特異性抗體可維持數(shù)年。
【微生物學檢查】
發(fā)病第1周取血,1周后取尿,有腦膜刺激癥狀者取腦嵴液作標本。檢材用暗視野顯微鏡檢查或用熒光顯微鏡抗體檢查,也可鍍銀染色。必要時神Korthof培基以分離病原。也可將標本接種幼豚鼠腹腔而分離。用抗體作鉤體膨脹試驗可作血清學定型。
也可取病人血清檢查抗體。常用凝集溶解試驗,即于病人血清中加入活的鉤體,如鉤體先凝集后溶解,可以診斷并確定型別。也可用間接凝集試驗檢查血清抗體。
【防治原則】
甲醛滅活多價鉤體疫苗能降低發(fā)病率,但必須含有當?shù)亓餍械木筒庞幸饬x。滅鼠、家畜管理、水源保護、避免與疫水接觸可起預(yù)防作用。
早期大量使用青霉素及四環(huán)素有療效。中藥土茯苓、穿心蓮、大青葉有一定防治作用。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