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分類:站內(nèi)新聞
作者:yiyi發(fā)布
時間:2012-2-2 21:15:55
將本頁加入收藏
下一篇:顯微鏡下分子從細胞中分離出后裸露的分子牽動連接其上的物質!
上一篇:亞倫教授一九八一年證實細胞內(nèi)運動的存在!金相顯微鏡先測試后付款
點擊查看產(chǎn)品參數(shù)和報價--丨--
正文:
細胞學說
1665年虎克(RobertHooke),任職倫敦皇家儀器中心館長,以顯微鏡觀察軟木塞切片,看到有若蜂巢般的結構,虎克稱此小蜂室為celIulae。cellulae為拉丁語,意為小室,由cellulae轉變成今日我們現(xiàn)在用的―cell(細胞);⒖水敃r使用的顯微鏡只有30倍率,觀察的軟木塞切片為死細胞,當時虎克還觀察了其他植物組織,亦觀察到葉片的小室內(nèi)有果汁般的物質,但當時他不知道其中差別的意義。幾年后,雷文霍克(AntonievanLeewenhoek)手工製造了300倍率的顯微鏡,觀察了血液細胞、精子及一些單細胞生物。
在十七世紀,細胞學主要只有一些形態(tài)的觀察,主要的突破及限制皆在鏡片的制造,到了1830年已能製造出較精良之光學顯微鏡。1830年,英國植物學家布朗(RobertBrown)發(fā)現(xiàn)每一個植物細胞皆含有一個圓形構造,他稱此為核,同年他的德籍同事許來登(Matthias Schleiden)提出所有植物組織皆由細胞組成,一年后許旺(Theodor Schwann)于動物組織上提出類似理論,稱為細胞學說,許旺主要有兩個述說:(1)所有生物由一或多個細胞構成;(2)細胞為所有生物之基本單位。
細胞通常很小,需用顯微鏡才能見到,但也有肉眼可見的大型卵細胞。細胞的形狀因其生長、分化和功能的不同而有很大變化,有卵圓形、柱形、鱗形、梭形、樹枝形等。真核細胞的構造主要可分為細胞核、細胞質和細胞膜三部分。細胞膜之內(nèi)的物質包括細胞核和細胞質,統(tǒng)稱為原生質;罴毎幕瘜W組成主要是水,約占90%,其馀為蛋白質、核酸、酯類、醣類以及少量無機物質。在細胞質中有一些稱為胞器的結構,如粒線體、溶體、高基氏體、內(nèi)質網(wǎng)等。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結構稍有不同,植物細胞外面有細胞壁,細胞質內(nèi)有葉綠體等胞器。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