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產(chǎn)品參數(shù)和報價--丨--

---

---

---
正文:
真菌界(Myceteae)
1.微
生物在自然界中之位置:
自從17 世紀李文豪(Antony van Leeuwenhoek)以后, 人們在
顯微鏡底下, 發(fā)現(xiàn)除了動物與植物
的生物世界之外, 尚存在著一些肉眼所無法看見的微小生物。而對于這些
微生物(Microbes),
傳統(tǒng)上每因其形態(tài)上的特徵或生活的特性而劃歸在植物界(譬如細菌Bacteria 、真菌Fungi)
或動物界(譬如原生動物Protozoa), 但如此因人而異的歸類觀點, 頗令人存疑。
2.1866 年, E. H. Haeckel 提出三界分立的觀念:
后來在1866 年, 由德國動物學家E.H.Haeckel 建議在原有兩界(Kingdom)之外,將微生物另行
獨立為原生生物界(Protista), 包括了細菌、藍綠藻、藻類、真菌、原生動物等; 但并未包括病
毒(Virus), 而視后者為介于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個體。微生物的結(jié)構(gòu)簡單, 無高度的分化現(xiàn)象,
早期因礙于其個體微小, 不易觀察, 故研究停滯不前而少有突破。
然而自從顯微鏡製造技術(shù)的改良精進, 由光學顯微鏡品質(zhì)的改善, 到1930 年代, 電子顯微鏡開始問世以來, 利用其高效
率的解像能力,對于細胞的微細構(gòu)造(fine structure)與功能(function)有更深入的了解, 也促進了整個微生物界研究的蓬勃發(fā)展。
出自http://www.bjsgyq.com/
北京顯微鏡百科
特別聲明:本文出自北京上光儀器有限公司-未經(jīng)允許請勿轉(zhuǎn)載,本文地址:http://www.bjsgyq.com/news/2324.html 北京地區(qū)
金相顯微鏡專業(yè)的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