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產品參數和報價--丨--

---

---

---
正文:
鈣與番茄尻腐病關系密切,而栽培環(huán)境的溫度、土壤水分、空氣濕度、鹽度和營養(yǎng)元素之間的拮抗作用等均會影響鈣運移至果實。
此外,品種之間對鈣的 吸收亦有所差異,相對的對番茄尻腐病的發(fā)生率亦有所不同。如何避免番茄缺鈣的發(fā)生呢?因從下列影響番茄吸收因子加以探討及預防。
品 種: 不同品種之間,對鈣的吸收能力也不相同,有些品種在缺鈣環(huán)境生長,仍具有較高的吸鈣能力,降低尻腐病的發(fā)生。通常容易發(fā)生尻腐病的番茄品種,其吸水及吸鈣能力較差,果實生長速率快,鈣轉移到果實遠端組織中運輸能力差,果實較大,抗逆境能力弱。
鈣的類型: 常用于噴施在植物上的鈣制劑有CaCl 2 、Ca(NO 3 ) 2 、Ca(OH) 2 等,其中以CaCl 2 是最容易進入果實的劑型。濃度以0.5-0.65﹪氯化鈣(CaCl 2 ),在幼果期時噴施葉面效果最佳。
溫 度: 鈣 進入植物之速度受溫度影響最大,在栽培環(huán)境中溫度的影響,根溫于14~26℃范圍內,隨著溫度的增加,鈣的吸收則增加;超過了這個范圍,鈣的吸收反而有減 少的現象。尤其在夏季番茄尻腐病的發(fā)生,除了植株對鈣的吸收有減少外,高溫亦引起植株體內,鈣向果實遠軸端的胎座及心室的運輸減少,不能滿足細胞迅速生長 所需大量鈣所導致,這些也是受溫度影響生理代謝致使尻腐病的發(fā)生。
離子的拮抗作用: 營養(yǎng)元素之間的交互作用是影響番茄對Ca吸收之重要因子。如Ca +2 對K + 、Mg +2 之間的拮抗作用;當Mg +2 或K + 濃度增加時,則對Ca +2 之吸收會減少。此外,NH 4 + 會與Ca +2 競爭使鈣素之吸收量降低。儘量維持營養(yǎng)元素之間適當的比例,如K + 、NH 4 -N、Mg +2 及Ca +2 等平衡,能減少番茄尻腐病的發(fā)生。
土壤水分: 土 壤溶液中之鈣主要以質流方式到達根系,且鈣的吸收大多利用非共質體途徑,藉著蒸散流經由木質部的上升之質流過程進行,因此適當的水分含量,有助于鈣的吸收 量增加。此外空氣濕度較高時,葉片蒸散速率下降,葉片與果實對水分的互相競爭力減少,隨蒸散作用運輸的鈣向葉片輸入量相對減少,而分佈到果實鈣含量則顯得 增加,降低了番茄尻腐病的發(fā)生。
適當施用鈣肥: 因 作物需求量大,利用人為施鈣肥為方式,可以提高土壤中的鈣含量,直接滿足植物對鈣的需求量。研究指出營養(yǎng)液中鈣濃度在2~20g/L范圍內,隨著溶液中鈣 濃度增加,尻腐病的發(fā)生率則降低;超過了這個范圍,隨著溶液中鈣濃度增加,尻腐病的發(fā)生率反而則有增加的趨勢。另外,施用鈣肥的時機亦相當重要,一般番茄 在開花后7、8天(部分研究顯示至21天)對鈣肥供應充足與否相當敏感,故施用時期應把握黃金時期。
pH值及EC值: 在不同pH值的土壤栽培,對番茄果實鈣濃度有明顯的差異。因pH值高時土壤溶液中之有效鈣含量會增加,易為植物吸收,而pH值低時,鈣易被土壤膠體吸附。研究指出高EC值會降低根吸水和吸鈣能力,當EC值由5 mS/cm 提高到10 mS/cm,番茄果實鈣的輸入和分佈急劇下降,番茄尻腐病就大量的發(fā)生。
近年對鈣的研究已著重于植物體內再移動性,降低鈣離子的貯存或被固定,因鈣離子在老葉中與草酸、果膠結合而沉淀,
一旦沈淀在某一器官后就很少或不再重新 分配利用。此說明了雖然果實局部缺鈣而導致尻腐病的發(fā)生,但栽培環(huán)境中仍有許多影響番茄根系對鈣的吸收,
以及影響鈣在番茄植體的運移與分佈等多種綜合生理 因素,才導致番茄尻腐病發(fā)生的真正原因。
希藉了解番茄植株對鈣的吸收、運移與其生理作用,才能進一步解決番茄缺鈣引起尻腐病之生理病害發(fā)生。
出自http://www.bjsgyq.com/
北京顯微鏡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