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產(chǎn)品參數(shù)和報價--丨--

---

---

---
正文:
使用煤焦瀝青為原料,利用常壓熱處理生成介相瀝青前驅(qū)物,
并以正交偏光
顯微鏡、軟化點測定儀、溶劑分離法、密度分析等進行檢測,
探討不同熱處理參數(shù)對介相瀝青生成之影響。
在熱處理溫度對介相瀝青生成的影響中,研究結(jié)果顯示,由于介相瀝青本身密度比等相瀝青大,熱處理過程中,容易沉積于下層,
使所制備之介相瀝青前驅(qū)物組成不均勻。而且在熱處理制程中,以熱處理溫度440℃下持溫1小時,可獲得接近100%的介相含量,
而熱處理溫度360℃下持溫12小時,只有獲得35%的介相含量,顯示高溫熱處理有助于縮短介相瀝青生成所需的持溫時間。
此外以熱處理溫度360℃持溫3小時與熱處理溫度380℃持溫1小時,均可以獲得均勻分散于等相瀝青的介相瀝青小球,
而以熱處理溫度360℃下持溫6小時可獲的β樹脂重的最大生成量。
在升溫速率對介相瀝青生成的影響中,研究發(fā)現(xiàn),以升溫速率6℃/min,升溫至440℃時,
無須持溫即可獲得均勻分散于等相瀝青的介相瀝青小球與β樹脂重的最大生成量,并且與升溫速率3℃/min,
在熱處理溫度360℃下,持溫6小時之試樣有相近的β樹脂重生成量。
此外,若于第一階段440℃持溫熱處理后,加入第二階段300℃持溫3小時之沉降熱處理,
等相瀝青內(nèi)的介相瀝青小球?qū)⒚黠@減少,而且沉積于下層的介相瀝青有明顯增加,使瀝青相分離效果增加。
由于介相瀝青的沉降現(xiàn)象,使整體瀝青上下層熱處理程度不同,即使生成100%介相含量,
亦無法獲得軟化點在280℃以下的介相瀝青前驅(qū)物。以6℃/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440℃時無須持溫,
已可獲得均勻分散于等相瀝青的介相瀝青小球與β樹脂重的最大生成量,并可縮短制程時間。
出自http://www.bjsgyq.com/
北京顯微鏡百科
特別聲明:本文出自北京上光儀器有限公司-未經(jīng)允許請勿轉(zhuǎn)載,本文地址:http://www.bjsgyq.com/news/4070.html 北京地區(qū)
金相顯微鏡專業(yè)的供應(yīng)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