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產品參數和報價--丨--

---

---

---
正文:
混凝土的孔隙結構常識
以肉眼看混凝土,覺得相當結實,但若以顯微鏡觀察,則將發(fā)現有極多
的孔隙存在且互相連通,可視為多孔結構。混凝土剛澆置后比重較大者往下沉,
水份被迫上升,其所經過的路徑即形成毛細管孔,升至混凝土表面者為浮水
(bleeding)。這些毛細管孔(capillary pores 大于 100 Å)體積是視水灰比而定。
因水份充滿新拌水泥漿體之空間,這些空間隨著水化作用程度逐漸被 C-S-H 膠
體所填充,而部份空間未被水化膠結物所填者形成膠體孔隙,該膠體孔隙(膠
孔 gel pores 小于 100 Å)之體積比將視水化程度而定。由此可見,混凝土孔隙
之形成與水灰比及水化程度(齡期)關系相當大。水灰比愈大,則形成之毛細孔
愈大,當水灰比小于 0.7 時,經適當養(yǎng)護,水泥漿體水化充分,則毛細孔會受
適當的阻隔。當水灰比太大時(大于 0.7)則將造成孔隙的連通性
混凝土添加波索蘭材料后,由于具有波索蘭反應之特性,能減少用水量
降低水灰比且顆粒填充膠體孔隙和毛細管孔。以致改變硬化混凝土整體孔隙結
構,因此使得混凝土毛細管孔相對減少,且孔隙亦趨微細,整個結構更為緻密
而不易透水,且其透水率亦隨水泥中所含爐石量之增加而降低,因此對混凝土
的水密性、強度、及耐久性具有很大幫助
出自http://www.bjsgyq.com/
北京顯微鏡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