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分類:金相文章
作者:yiyi發(fā)布
時間:2011-11-15 12:57:11
將本頁加入收藏
下一篇:請問有關(guān)結(jié)晶非結(jié)晶與材料的孔隙問題(偏光顯微鏡)
上一篇:北京三目偏光顯微鏡供應(yīng)
液晶影像顯示實驗
一、實驗?zāi)康模?/p>
1. 學(xué)習(xí)如何產(chǎn)生平行光以作為光學(xué)系統(tǒng)的對光基準。
2. 認識液晶顯示器。
3. 認識液晶顯示器的顯示動作原理與光學(xué)特性。
4. 學(xué)習(xí)與操作液晶顯示模式。
二、實驗內(nèi)容:
1. 擴束平行光以及空間濾波
平行光是一種不含有任何空間信號的平面波光束。在以雷射光源的光學(xué)系統(tǒng)中,由于
雷射光束往往具有高斯振幅分佈型態(tài),如[圖 1]所示,并非平面振幅分佈,因而,隨
雷射光的傳播,其光束大小與振幅將隨之變化。同時,受到雷射內(nèi)部構(gòu)造、材質(zhì)的不
均勻或微小塵埃的影響,其雷射光束的振幅分佈往往帶有雜訊成份。因此,在光學(xué)實
驗中,通常利用空間濾波器將雷射光束中的雜訊濾除?臻g濾波器的工作原理如[圖
2]所示:當帶有雜訊的雷射光束經(jīng)由透鏡 L1(顯微物鏡)會聚成一個極小光點后,在此
聚焦平面上放置一個孔徑大小適中的針孔 此針孔具有光學(xué)低通濾波作用將遮蔽掉光
,
束其他高頻成份而僅通過高強度的低頻成份光波。因此,通過針孔濾波器后就可得到
不含雜訊的理想雷射光束。例如:當以顯微鏡物鏡當作[圖二]中的透鏡 L1,針孔當作
低通濾片時,則可形成實驗上常用的點光源。此點光源若恰好落在透鏡 L2 的前焦點
時,則在此透鏡后方可得到強度平緩分佈高斯型態(tài)的擴束平行光。依據(jù)幾何光學(xué)原理,
考慮雷射入射光束直徑為 2w0,物鏡(L1)焦距 fo,凸透鏡(L2)焦距 fe,則出射雷射光束
直徑約為
(圖1)
其中 NA 為顯微鏡物鏡的數(shù)值孔徑(numerical aperture)。例如:顯微鏡物鏡 NA = 0.40
(20X),凸透鏡(L2)焦距 fe = 15 cm,則出射雷射光束的最大直徑約為 13 cm。實際上,
往往利用一個光圈(Iris)祇讓光束中心部份通過以達到較均勻強度分佈的平行光。(圖2)
2. 偏振板與 Malus 定律
偏振板是一種透過光學(xué)偏振角度選擇方式將非偏振或部份偏振光波轉(zhuǎn)換成線偏振光
波的光學(xué)元件。因此,偏振板之作用是僅讓平行其穿透軸方向的電場通過而擋住(吸
收)垂直穿透軸振動方向的電場。一般而言,良好的偏振板具有極佳的消光率。所以,
當自然光通過此板后,即可形成線偏振光,這是產(chǎn)生線偏振光的一種最簡單的方式。
當使用自然光或非偏振光源入射至兩個不同夾角的偏振板的情形,其方式如[圖 3]
所示。在圖中,第一個偏振板的作用係入射的自然光轉(zhuǎn)換成某一個方向的偏振光,例
如:y-軸方向。因此,約僅有一半的入射光強度穿透此偏振板。接著,第二個偏振板的
穿透軸與第一個偏振板夾角 θ 時,將使得最后輸出光強度有如下的關(guān)係:
(2)
其中 I 0 為入射光強度。式(2)稱為 Malus 定律。由式(2)可知,當兩個偏振板穿透軸互
相平行時,其出射光強度最大;反之,當兩個偏振板穿透軸互相垂直時,則其出射光
強度最小。
3. 液晶顯示器
液晶顯示器是一種光偏振調(diào)製的資訊顯示器件。液晶顯示器基本結(jié)構(gòu)如[圖 4]所示,
其主要構(gòu)造係以經(jīng)過配向處理的兩片玻璃板之間灌入液晶分子 其中的透明電極則用
,
來外加電場以驅(qū)使液晶的排列產(chǎn)生變化,并使得液晶層的光電特性發(fā)生變化,進而產(chǎn)
生光的調(diào)製作用。在上下玻璃板基板外側(cè)各加上一片偏振片以解調(diào)輸出光強度。這兩
個偏振片的穿透軸方向則依液晶分子排列與操作模態(tài)而定。
一般而言,常見的向列型液晶(nematic liquid crystal)顯示器有製作成扭轉(zhuǎn)向列型液晶
顯示器(twisted nemat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TN-LCD)與超扭轉(zhuǎn)向列型液晶顯示器
(supertwisted nemat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STN-LCD)兩種。扭轉(zhuǎn)向列型液晶顯示器中
的液晶分子共扭轉(zhuǎn) 90 度,而超扭轉(zhuǎn)向列型液晶顯示器中的液晶分子扭轉(zhuǎn)角度則超過
90 度,甚至達到 270 度。[圖 5]所示為 90 度扭轉(zhuǎn)向列型液晶顯示器中一個液晶胞的
基本結(jié)構(gòu),其構(gòu)造為上下兩片導(dǎo)電玻璃基板,在導(dǎo)電膜上涂布一層配向膜,當向列型
液晶分子灌注入上下兩片玻璃之間隙時,由于液晶分子具有液體的流動特性,因此很
容易順著此配向膜方向排列。由于上下玻璃基板配向膜的方向互相垂直,故在液晶胞
內(nèi)的向列型液晶分子共扭轉(zhuǎn) 90 度。
如[圖 6]所示,依據(jù)入射偏振片與出射偏振片排列的方向可分為正常白(normally
white,NW)與正常黑(normally black,NB)兩種操作模式。當入射偏振片與出射偏振
片的穿透軸方向互相垂直時,在未施加外來電場于液晶胞的情形下,入射偏振光會順
著液晶分子的排列旋轉(zhuǎn) 90 度,此時偏振光方向與出射偏振片穿透軸方向一致。因而,
此偏振光能通過出射偏振片而產(chǎn)生最大光強度輸出,這是正常白的操作模式,如[圖
6]-(a)。在正常白的操作模式下通過扭轉(zhuǎn)向列型液晶的光穿透度可表示為
圖 6. 90 度扭轉(zhuǎn)向列型液晶操作模式。
相反地,當入射偏振片與出射偏振片的穿透軸方向互相平行時,在未施加外來電場于
液晶胞的情形下,入射偏振光會順著液晶分子的排列旋轉(zhuǎn) 90 度,此時偏振光方向與
出射偏振片穿透軸互相垂直,因而此偏振光被出射偏振片阻擋而無法產(chǎn)生光強度輸
出。這是正常黑的操作模式,如[圖六]-(b)。其輸出光穿透度則可比表示為
值得一提的是,正常白與正常黑為互補的操作模式,即是在正常白操作模式下為╔白底
黑字╝的圖桉,而在正常黑操作模式下則將原圖桉顯示為╔黑底白字╝。
最后,我們說明扭轉(zhuǎn)向列型液晶顯示器的明暗顯示原理。首先,當白光光源所射出的
光通過液晶顯示器的入射偏振片后,此自然光即被轉(zhuǎn)換為線偏振光,在未施加外來電
場于液晶胞的情形下,入射偏振光會順著液晶分子的排列旋轉(zhuǎn)前進,在正常黑的操作
模式時,由于偏振光被出射偏振片阻擋而吸收,因而顯示器畫面輸出暗的狀態(tài);相反
地,若施加電壓時,液晶分子傾向平行于施加電場的方向,因此,當液晶分子受此外
加電場而垂直于玻璃基板表面,則線偏振光將直接通過液晶胞到達出射偏振片。由于
入射偏振光的偏振狀態(tài)不受此液晶分子的影響,并保持與出射偏振片穿透軸方向一
致,因而,能通過出射偏振片形成亮的狀態(tài)。因此,利用適當驅(qū)動電壓(V)即可得到
明暗對比顯示的效果。同時,液晶顯示器的對比(contrast)可定義為
三、實驗器材:
儀器名稱
1.綠光雷射組
2.空間濾波器
數(shù)量
1 組
1 組
3.平凸透鏡 f:100 mm
4.屏幕固定架
5.可調(diào)式光圈
6.偏振板
7.光空間調(diào)製器
8.支持桿架
產(chǎn)品編號
MGM250
CP01A
ES01A
BM040
IP050
BL203AP
DR02
BL203AP
EIDO1M
BZ02
DH01
SLM-K
EP03N
ESB05SC
1 組
1 組
2 組
2 組
1 組
6 組
四、實驗步驟:
1. 擴束平行光:實驗裝置如圖 7,實驗架設(shè)
如圖 8,主要器件如圖 9。
(1)在光學(xué)平臺上首先將 DPSS 綠光雷射架
圖 7. 擴束平行光。
設(shè)與固定于適當高度。
(2)利用兩個相同高度的光圈作成平行于光學(xué)平臺的參考直線。調(diào)整雷射光束與光圈高度
等高,同時,使得雷射光束分別精確地穿過這兩個相同高度的光圈,并以此了雷射光
束作為光學(xué)系統(tǒng)的參考光軸。
(3)在雷射頭前面放置一個顯微物鏡(L1)使光束擴大,調(diào)整物鏡位置,使擴大光束至光圈
中心區(qū)域,并將光束圓心對準光圈 I1 中心。
(4)在顯微物鏡焦距處加入空間濾波器(針孔),并調(diào)整 X-Y 軸調(diào)整器以使得聚焦的雷射光
束能穿透該針孔而達到最亮的光強度,并準確地射至近處光圈 I1 中心區(qū)域,得到以
光圈圓孔為圓心之漂亮圓形對稱光強度分佈。
(5)在針孔后方置放透鏡(L2),并使得針孔恰位于此透鏡的前焦點上。經(jīng)透鏡出射至光圈
直徑以控制平行光束大小,并由屏幕中觀測光束強度分佈的均勻度。
圖 8. 實驗架設(shè)。
圖 9. 主要器件。
2. 液晶顯示器:實驗裝置圖如圖 10.,實驗架設(shè)如圖 11.,主要器件如圖 12.
2-1. TN 型液晶顯示器
(1)在前一個實驗已擴束之平行光后接上圖十
的實驗裝置,即為實驗架設(shè)(圖 11.)。
(2)旋轉(zhuǎn)第一個線偏振板(P1)穿透軸平行于 x-軸
與第二個線偏振板(P2)穿透軸平行于 y-
軸,以利 LC-SLM 影像顯示作用。
(3) 利 用 電腦 ( 含 TV 轉(zhuǎn) 換 盒 )輸 出視 訊影像
(NTSC)至微型液晶空間光調(diào)製器
(4)透鏡(L)則選擇適當?shù)姆糯?縮小倍率將
LC-SLM 影像成像于屏幕或 CCD 攝像機,
以進行各式圖像之觀測。
2-2. NB 與 NW 顯示模式
(5)在電腦繪製一個黑底白字圖桉,例如:英文字母 A、B…等。將圖桉顯示于電腦螢?zāi)唬?br />并輸出至 LC-SLM。
(6)NB 顯示模式時,將第一個線偏振板(P1)穿透軸平行于第二個線偏振板(P2)穿透軸。觀
測屏幕上圖像與電腦螢?zāi)粓D像明暗,并比較之。
(7)NW 顯示模式時,將第一個線偏振板(P1)穿透軸垂直于第二個線偏振板(P2)穿透軸。觀
測屏幕上圖像與電腦螢?zāi)粓D像明暗度,并比較之。
(8)緩慢旋轉(zhuǎn)偏振板(P2)時,并觀測 NB 與 NW 顯示模式交替變換過程的圖像明暗度變化
2-3. 液晶顯示器對比
(9)在電腦繪製全黑與全白兩個圖桉分別輸出至 LC-SLM,并由光偵測器或 CCD 攝取其
明暗強度。
(10)量測液晶顯示器 NB 與 NW 操作模式的顯示對比。
圖 10. 液晶顯示器實驗。
圖 11. 實驗架設(shè)。
圖 12.主要器件。
五、實驗問題:
(1)未輸入視訊影像至 LC-SLM 前,測試 NB 與 NW 操作模式的全黑與全白圖桉,并以數(shù)
位像機或影像擷取卡,攝取液晶顯示器全黑與全白畫面,并描述畫面明暗均勻度。
(2)輸入黑底白字圖桉至 LC-SLM 時,紀錄 NB 與 NW 操作模式的二元圖像(binary image)
明暗變化。
(3)旋轉(zhuǎn)偏極板(P2)以觀測及紀錄各種的旋轉(zhuǎn)角度(0˚、45˚、90˚、135˚、180˚)液晶顯示器
灰階影像(gray-level image)顯示效果。
(4)二元圖像對比量測結(jié)果:
模式
圖像
全黑
全白
輸出光強度
NB
NW
試計算出二元圖像在 NB 與 NW 操作模式下顯示對比。
(5)灰階圖像對比量測結(jié)果:
模式
灰階度
0
10
20
30
…
輸出光強度
NB
NW
…
…
…
…
255
描繪出液晶顯示器輸入-輸出轉(zhuǎn)換特性曲線,是否為一種線性關(guān)係?試解釋之。
點擊咨詢:
有任何疑問可咨詢電話: 010-64034191 / 010-84021761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