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分類:金相文章
作者:yiyi發(fā)布
時間:2011-12-6 10:36:28
將本頁加入收藏
下一篇:1000顯微鏡可看細菌一萬倍電子顯微鏡才可看病毒
上一篇:請問用過CD拋光機或是光碟修復膏的人?
急性病毒性胃腸炎的癥狀有哪些?電子顯微鏡術發(fā)現(xiàn)
在日常生活中急性病毒性胃腸炎是相當廣泛且常見的病,人們稍不注意就容易引發(fā)的基本疾病,僅次于感冒,位居第二。感染性的病原——病毒,能克服胃液的酸性環(huán)境及上段小腸的膽鹽等重重障礙而感染腸子的上皮表面,穿過粘液層,找到適當?shù)募毎邮芷,而誘發(fā)感染。
在這些病毒中有
。ㄒ唬┓悄c致病性病毒——可在大便中發(fā)現(xiàn)病毒,但胃腸道不發(fā)病。這類病毒有腸道病毒(包括小兒麻痺病毒型1-3、克沙奇病毒A型1-24、克沙奇病毒B型1-6、?刹《拘1-34、腸道病毒型68-71、A型肝炎病毒為72型)呼吸道腸道孤兒病毒(呼吸腸孤病毒型1-3)以及腺病毒(包括腺病毒型1-39)。
。ǘ┧艡C性胃腸道病毒,通常以性傳播模式在免疫相容個體致其胃腸道感染造成特別嚴重且延長病史。這類病毒包括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即愛滋病毒,可引起慢性腹瀉及吸收不良癥)、單純譞疹病毒(引起食道炎、直腸炎)、巨細胞病毒(引起食道炎、胃炎、十二指腸炎及直腸結(jié)腸炎)、人類疣瘤病毒(引起肛門疣及肛門癌)。
。ㄈ┰斐扇祟愇改c炎的病毒,為引起腹瀉的病毒;在一九七五年以后才漸受人矚目。這些病毒的復制部位主要在胃腸道系統(tǒng)。不能培養(yǎng)出胃腸道感染的病毒,致早期最有成果的鑑定是使用電子顯微鏡術,如一九七二年卡比堪Kapikian等人利用免疫電鏡法,藉觀察病毒顆粒的形態(tài)來驗証諾瓦病毒——為在一九六八年美國俄亥俄州諾瓦市地區(qū)發(fā)生的腹瀉爆發(fā)桉件,發(fā)現(xiàn)病毒顆粒約27nm大小。之后的研究證實諾瓦病原,杯狀病毒,星狀病毒及一些其他相似大小(小型、圓狀直徑26~32nm)侵犯成人及學童引起腸炎流行的胃腸炎病毒。這種病,很少須住院,流行期間約一週,可經(jīng)由糞口傳染、食物媒介、人與人接觸而傳播。
一九七三年澳洲(Australia)的比瑟Bishop等人,利用電子顯微鏡,于腸炎腹瀉小孩之十二指腸粘膜的活體中發(fā)現(xiàn)輪狀病毒,隨后也在腹瀉的大便中找到,最初病毒名稱不一,在一九八一年才統(tǒng)一稱之。有雙層的殼,大小在 50~70nm,但無外套膜,PH35~10均能生存,之后這些在很多小孩的急性、非細菌性胃腸炎的腹瀉稀便的電子顯微鏡中可觀察到。為幼兒及小兒引起嚴重病毒性腸炎之首位病因。
輪狀病毒的感染與溫度有關。不少報告顯示寒冷又乾燥的季節(jié)容易造成流行或爆發(fā)。病毒在發(fā)病后八~十天內(nèi)在大便中可大量找到。此時每公克大便能找到1010~1011病毒顆粒或更多。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會自行停止。通常病期五丿七天,病情與癥狀因年齡略有差異,初生嬰兒可能較嚴重,成人則可能無癥狀。臨床上可用酵素免疫分析法或近年發(fā)展的快速乳膠凝集法檢查。
一九七五年腸內(nèi)腺病毒血清型40、41(F群)為獨立一血清型/群挑剔性腺病毒,引起病毒腹瀉僅次于輪狀病毒,為第二位。沒有季節(jié)差異,由直接電子顯微鏡術,在腹瀉稀便觀察到80nm病毒,二十面體形態(tài),必須特殊細胞株,如Cheng 結(jié)膜細胞株以及Graham's 292細胞株(一種由腺病毒型五轉(zhuǎn)形過的細胞)含有GIA基因才能培養(yǎng)成功,因為腺病毒40、41型在一般細胞培養(yǎng)只停留在早期復制,而腺病毒轉(zhuǎn)形的細胞則可提供其繼續(xù)復制所需因素。這些病毒特別容易感染幼兒,呈現(xiàn)地域性流行,其傳播首由糞口途徑及飲水污染水源傳染,佔小兒水樣腹瀉四%~十二%病例(而杯狀病毒佔小兒一%~六%病例)。腸內(nèi)腺病毒40及41型其特點是易在胃腸道復制而引起胃腸炎,特別是小孩,主要的臨床癥狀為長時間的腹瀉;腺病毒40型平均有八‧五天的腹瀉,腺病毒41型平均有一二‧二天之腹瀉。此病毒引起腸道感染無季節(jié)性。
點擊咨詢:
有任何疑問可咨詢電話: 010-64034191 / 010-84021761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