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產(chǎn)品參數(shù)和報價--丨--

---

---

---
正文:
顯微鏡的蓋玻片厚度范圍從0.1mm 到0.15mm
首先利用薄圓片的撓度來
測量金屬膜的應力,以顯微鏡的蓋玻片(直徑22.2 mm)當作基板且
以平整度和厚度的均勻性為選擇基板之考量
此基板厚度范圍從0.1mm 到0.15mm,膜厚約1000至3000Å,由于鐵膜的應力夠大而使基板彎曲,
測量方法是藉著光學干涉原理觀察牛頓環(huán),利用平整度為十分之一波長的光學平鏡(optical flat) 測量基板的彎曲。
牛頓環(huán)法的基本原理與懸臂樑法相似,也是利用基板的形變測定薄膜的內(nèi)應力。與其不同的是基板形狀,
因此也稱為圓片法(disk method)
早期使用的基板為玻璃、石英、單晶矽等材質(zhì),其尺寸范圍為厚度0.13mm、直徑18mm
至厚度0.22mm、直徑30mm,基板的表面要進行光學拋光。近年來也有使
用直徑5cm,厚度1mm的玻璃圓片做為鍍膜基板。
在蒸鍍前后,將基板放在石英板的光學平面(optical flat)上,測量其曲
率半徑。把試樣放在光學平面上后,用垂直于表面的光照射,這時在
試樣表面和光學平面之間由于光的干涉將產(chǎn)生牛頓環(huán),測量牛頓環(huán)的
條紋數(shù)目的變化就可以測定基板的曲率半徑,從而算出內(nèi)應力
快速地量測應力。量測方法是在一很小的圓形薄基板上蒸鍍一層薄膜,
可使用一種普通的顯微鏡蓋玻片(直徑18mm,厚度0.18mm)為基板。鍍膜后會使蓋玻片變形,
約成一種拋物面的形狀,在牛頓環(huán)的實驗中,是以平行光入射在樣品表面,在樣
品與光學平板之間產(chǎn)生干涉條紋,再從其表面反射到屏幕上,依據(jù)幾
何光學法來決定此一”球形面鏡”的焦距,薄膜影像的放大或縮小,即
表示由于膜應力對應于基板的畸變大小,由放大倍率的數(shù)值決定應力的符號
出自http://www.bjsgyq.com/
北京顯微鏡百科
特別聲明:本文出自北京上光儀器有限公司-未經(jīng)允許請勿轉(zhuǎn)載,本文地址:http://www.bjsgyq.com/news/4217.html 北京地區(qū)
金相顯微鏡專業(yè)的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