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產(chǎn)品參數(shù)和報價--丨--

---

---

---
正文:
為出血性敗血癥,主要的特征為全身性點狀出血,以下顎、胸鰭基部、
腹面皮膚及肛門等部位最顯著,而最容易發(fā)生于鰻體腹部的皮下組織,輕輕擦拭
病魚體表,表皮或粘液會伴隨血液一起剝落,因此以手輕握魚體而后放松,檢視
是否有血跡留于手中,就可診斷本病,罹病魚發(fā)病至死亡之期間甚短 (1~2 天)。
解剖病魚,腹膜有點狀出血、肝臟腫大瘀血,并出現(xiàn)暗紅色斑點,脾臟腫大及消
化道 (胃、腸) 血管嚴重擴張等病變,消化道內(nèi)沒有食物積存等癥狀。罹病魚食
欲減退或不食餌,離群而單獨行動,會聚集在進水口。
病原菌為革蘭氏陰性桿狀菌,大小約為 0.4~0.8μm×2.0~2.8μm,顯微鏡下觀察具單端鞭毛,
有氧化酵素(Oxidase)及過氧化氫酵素(Catalase),不產(chǎn)生瑩光色素,不分解利用碳
水化合物(糖類)為其特征。本病在一般平板培養(yǎng)基上發(fā)育緩慢,須 3~4 日才能由
肉眼看到菌落。具運動性,生長溫度為 5~30℃,最適生長溫度為 15~20℃,水溫
超過 25℃以上運動性減弱,超過 37℃以上則不發(fā)育,最適當?shù)?pH 為 7~9。本菌
系好鹽性,最適鹽度范圍為 0.5~1% NaCl,可生長于 0.1~4% NaCl 的環(huán)境中,
但在不含 NaCl 的培養(yǎng)基中則不成長
出自http://www.bjsgyq.com/
北京顯微鏡百科
特別聲明:本文出自北京上光儀器有限公司-未經(jīng)允許請勿轉(zhuǎn)載,本文地址:http://www.bjsgyq.com/news/4632.html 北京地區(qū)
金相顯微鏡專業(yè)的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