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產品參數和報價--丨--

---

---

---
正文:
試驗表明,在磨粒磨損過程中,當沖擊載荷很小時,上述
關系是成立的,即是說硬度可以作為鋼的耐磨性的大致指標,
但是當沖擊載荷超過一定數值后,就必須考慮強度和韌性的影
響。這就是說,表面硬度不是越高越好,而是存在一個合適的
硬度范圍,硬度超過一定值后,耐磨性反而下降。
一般來說,淬硬鋼的耐磨性,隨著含碳量的增加而提高。
對于亞共析鋼,耐磨性提高的原因是馬氏體硬度增加。對于過
共析鋼,耐磨性提高的原因是過剩碳化物數量增多。但是,當
鋼中出現網狀碳化物或各種形狀碳化物沿晶界析出,或碳化物
在基體中呈不均勻分布時,都會使耐磨性下降。淬火回火鋼的
耐磨性,一般認為是在含有少量殘余奧氏體的回火馬氏體基體
上均勻地分布著細小的碳化物為最好。在沖擊載荷較小的條件
下,馬氏體形態(tài)對耐磨性影響不大,但在沖擊載荷較大的條件
下,細馬氏體的強韌性較高.因而耐磨性也較高。
耐氧化磨損性:氧化磨損的發(fā)展速度,主要取決于金屬表
面層的塑性變形抗力、氧在金屬表面層的擴散速度、所形成氧
化膜的性質及其與基體金屬結合的強度等,塑性變形與氧的擴
散有相互促進作用。
耐粘著磨損性:減小摩擦系數可以提高耐咬合磨損性。一
般認為,提高表層硬度可以提高屈服強度,從而減小摩擦系
數。
出自http://www.bjsgyq.com/
北京顯微鏡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