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分類:站內(nèi)新聞
作者:yiyi發(fā)布
時間:2011-10-17 11:30:55
將本頁加入收藏
下一篇:將物體放于物鏡的一倍與兩倍焦距間 產(chǎn)生倒立放大實像
上一篇:金相顯微鏡類別及應用
點擊查看產(chǎn)品參數(shù)和報價--丨--
正文:
一、摘要:
本計劃主要是研究光束在液晶薄膜內(nèi)傳遞時,其波形散佈的非線性行為研
究。經(jīng)由光學顯微鏡的觀察,在接近液晶相變點(clearing point)溫度時,傳遞的
光速形成自聚焦現(xiàn)象,并有連續(xù)數(shù)個焦點被發(fā)現(xiàn)。我們進一步利用聚焦顯微術
(conoscopic technique)發(fā)現(xiàn),偵測焦點所在位置有雙曲線圖形產(chǎn)生,我們認為主
要是由于在接近相變點溫度時,光場拉拔液晶分子的作用和熱擾動效應相互妥協(xié)
的結果,如此造成奇異點(singular point)在焦點處產(chǎn)生。我們并提出一分子排列
模型來說明實驗的結果。
關鍵詞:相變點溫度、自聚焦、奇異點、聚焦顯微鏡術
二、報告內(nèi)容:
雷射引致液晶分子偏轉(zhuǎn)是個相當有趣的課題,其所需能量約是常用物質(zhì)的
10 6 ~ 1010 分之一[1]。近年來在液晶薄膜內(nèi)添加染料分子更可將能量降低 10 3 分之
一,達到微瓦( µw )的級數(shù)[2],其光學的非線性特性,如自聚焦 (self-focusing),
波束溷合(mave -mixing),和光束耦合(wave-coupling)等效應甚易被產(chǎn)生,其機制
也已廣泛的被研究[3]。最近利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光束傳遞的情形引起大家廣泛
的注意 M. Peccianti 和 G. Assanto 的實驗團隊利用一微小電壓輔助液晶分子的偏
。
轉(zhuǎn),觀察到光孤子的產(chǎn)生,在相干或非相干的光源下,光束可彼此耦合、彎曲或
合併等非線性效應產(chǎn)生[4]。
在液晶材料中,溫度影響物理參數(shù)相當顯著,是個相當重要的變因,我們因
此研究在接近向列相一液相溫度(Nematic Isotropic phas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c)
其波束傳遞的行為變化。
實驗裝置如圖一所示,液晶樣本是水平方向沿 z 軸排列(homogeneous
alignment)。固體雷射(DPSS laser, λ = 532nm)當作激發(fā)光束(pump beam),經(jīng)透鏡
聚焦后入射于液晶薄膜,途中利用二分之一波板(λ/2 wave plate)和高功率偏振片
(Glan-laser polarizer)來控制激發(fā)光的強度和偏振方向。我們利用聚焦顯微術在樣
品玻璃的法線方向(即 x 軸方向),利用氦氖雷射來偵測光束繞射的情形。氦-氖雷
射沿 x 方向入射,并在入射于樣品的前后方放入二正交的偏振片,其偏振軸和 z
軸的夾角各為+45 度和- 45 度。并利用一聚焦透鏡將光束聚焦打入樣品上。樣品
放在一溫度控制箱內(nèi),以控制樣品的溫度。
利用 100mW 的雷射光打入樣品上,在偵測光束的屏幕上出現(xiàn)一連續(xù)交替變
化的圖形,約至 6 秒后此圖形趨于穩(wěn)定,其結果如圖二所示。在屏幕上同心圓和
雙曲線的圖形交替出現(xiàn),圖二只是截取其中一個同心圓和雙曲線加以放大研究。
在圖三中我們畫出分子在焦點處轉(zhuǎn)向分佈的示意圖[Fig.3(a)]和聚焦顯微術
對應圖[Fig.3(b)][5],在圖三(b)中虛點處才是可觀察到的光線,實線指分子排列
的連續(xù)分佈無法被看出。在圖三(a)中分子偏轉(zhuǎn)的程度以線段長度大小來描述,
越短則分子轉(zhuǎn)動程度越大,在中心處則出現(xiàn)分子分佈不連續(xù)處。為何在中心會出
現(xiàn)不連續(xù)的奇異點(singular point)呢?我們的解釋如下:光場要拉拔液晶分子轉(zhuǎn)
動必須要克服臨界場 OFT (Optical Freedericksz transition),此臨界場隨著溫度增
加而變小,在相變點附近更是急速的變小[6],亦即光場拉拔液晶分子的能力隨
著溫度增加而加大變易。相反地,溫度增加會促進液晶分子的熱擾動,即分子在
獲得熱能后,擾動幅度變大,整體顯得想當不穩(wěn)定,此時外界能量的微擾會讓分
子排列有所變化。在以上二機制相互制衡下,在焦點處會有奇異點,即缺陷結構
產(chǎn)生。光束在行進時為達最低能量,會有多重個奇異點,即多重個焦點產(chǎn)生。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