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產品參數和報價--丨--

---

---

---
正文:
我們知道,光柵本身的參數決定著莫爾法的測量靈敏度,節(jié)距越小
,靈敏度越高。為了滿足不同測量場合對靈敏度的不同要求,或同
一場合下對可變靈敏度的要求,就應該能簡便地、快速地獲得一個
不同節(jié)距的光柵。
Chiany和Jaisingh以及Asundi分別在反射莫爾及陰影莫爾領域
各自發(fā)展了可改變節(jié)距的方法,但這些方法在測量過程中仍需變更
光柵元件,且靈敏度變化范圍有限。由于用物理光柵解調變形光柵
的方法具有致命的弱點,人們開始嘗試通過電子或計算機模擬產生
的模擬光柵來解調變形光柵,這實質上是對變形光柵進行直接分析
的方法。1977年,Idesawa等人發(fā)展了一種稱之為掃描莫爾的方法
,它是利用掃描成像設備對變形光柵采樣并通過計算機處理,借助
于控制掃描相位、節(jié)距以及掃描線形成虛光柵的方向生成高對比度
的莫爾條紋。這種方法可實現條紋自動內插,且能通過軟件補償系
統(tǒng)誤差,但掃描設備的暫態(tài)非穩(wěn)定性(電噪聲)引起的莫爾條紋的高
次諧波項無法補償,不能自動指定條紋絕對級,用于實際測量處理
速度慢。
1 989年,Blat利用聲光調制器(Acousto—Optic Cells)產生
了模擬光柵,柵距可通過改變聲光調制器的頻率來實現,從而達到
了在模式識別或機器人視覺中,為了減少運算量而匹配合適分辨率
的目的,但這種系統(tǒng)所用到的機電裝置比較復雜。1993年,Asundi
又將計算機產生的光柵用于莫爾法中,利用軟件能快速、靈活地改
變計算機光柵的間距及邏輯莫爾的靈敏度,快速實現相移,通過兩
步相移可自動確定邏輯莫爾的條紋級;如果配合使用液晶顯示投影
器,其應用更為廣泛。計算機光柵為莫爾法開辟了新的天地。
許多年來,人們一直致力于莫爾法的研究,在提高精度、改善
靈敏度、實現自動化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積累了不少可為其他三
維面形測量系統(tǒng)借鑒的經驗,許多方法用于特定測量對象都取得了
比較令人滿意的結果,但都又不同程度地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也就是說,無論哪一種改進都不能從根本上克服莫爾輪廓術中所遇
到的所有困難,莫爾法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和發(fā)展。
出自http://www.bjsgyq.com/
北京顯微鏡百科